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J9九游会官方网站国产变速套件成长史:美骑专访顺泰配件自行车钱总
J9九游会官方网站国产变速套件成长史:美骑专访顺泰配件自行车钱总自行车变速器可能是自行车上零配件涉及的厂商最少的一部分,目前为人所熟知的仍为三大家——Shimano、SRAM、Campagnolo,这三者在业内达到的技术高度是其他家难以匹敌的,虽然这是个难以跨越的技术领域,国内有部分厂商也开始入驻这个领域进行自主性的原创。
广东顺泰自行车配件有限公司正是其中之一,美骑记者日前在中国展上看到顺泰SENSAH的品牌创始人钱总,我们聊起了国人做自行车变速器的那些事。
顺泰自行车配件成立于2013年,前期主要进行自行车各类专利的研发,2014年10月份开始量产变速器。目前产品以山地车变速器为主,平把公路车、折叠车及外三速变速器为辅,涵盖9速、10速、11速各类别产品。这次参展的产品主题为“SHIFTED THINKING”,在于希望通过产品来转变人们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
上海展上,我们看到了顺泰的11速变速产品——SRX变速系统,包括2X11速及1X11速两种套件。指拨采用双向释放及上档推杆防滑设计,后拨则利用了1:1技术,其窄轮廓设计与现有的影子后拨相比,在高度上还有4mm的优势,大大提高了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的通过性。更让人欣喜的是,后拨上还加装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链条张力稳定系统,消费者可以通过稍低的准入门槛接触到高技术带来的骑行乐趣。另外为使维修和清洗工作变得简单方便,顺泰还在SRX11速后拨上增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ge Lock Pawl”技术,轻轻一按就可以将链笼锁定在一个使链条松弛的位置,轻松愉快地完成各种工作。当完成维修保养工作并装好链条之后,只需轻轻的向前推动一下链笼即可解除锁定。
外三速作为新推出的产品也是应对市面上412折叠车用户的需求。一些折叠车友喜欢改装外三速,但却智能使用市面上现有的公路车后拨加平把车或山地车指拨来搭配,这不但需要更改后拨的限位螺钉的长度,同时由于指拨是多档位行程,只能使用其中的两个档位,其余的都是空档,给消费者带来非常大的困扰。顺泰自主开发的外三速专用指拨,档位清晰明了,同时采用指拨限位,无需更换后拨的限位螺丝。
我想你也一样会疑问,在这个三足鼎立的变速器市场状况下,顺泰是如何定位并求取一席之地?钱总在接受记者分析了自身及三大家的各自优势,目前,CP只做高端公路车的变速器,Shimano及SRAM产品线则相对齐全,显然与这两者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J9九游会官方网站,但钱总表示知道自家长处在哪里。
“CP的产品线较为单一,Shimano及SRAM产品齐全但交期长、售价高,难以达到部分整车厂商的诉求。而我们知道怎么做变速器,并且做性能和品质达到大厂标准但价格则相对低的产品”。他对自己的团队有信心,不管从研发经验还是对专利及产品的了解深度,他都坚信出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他还说明了从9速的变速器开始生产的原因,“9速以下的产品量多价廉,我们无法做到如此低价,低价势必会损害产品的质量,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团队的大部分员工原本是SRAM的技术员,大多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创始人于2000年加入SRAM,在SRAM工作十年后专为研发部经理,2009年离开SRAM之后前往中山一家生产汽车配件的公司施宝达。由于该公司有计划进驻自行车行业,他被聘请为研发总监,带领团队钻研各家变速套件的技术专利并成功开发飞轮等产品。2013年他与同伴创立顺泰公司,恰逢SRAM顺德工厂迁往昆山,一些没有随工厂搬迁而留在当地的人员便加入他的团队。目前这个团队有二十余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工厂,有完善的材料处理配套系统以及成熟的供应商体系,可以保证出货量及品质。
钱总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表示了以做品牌的标准来做产品的决心,“靠一两年功夫取得的市场上位是短期效应,最主要还是要靠丰富而完善的产品进行支撑,为此产品线一完善就前来参加上海展”。
钱总称,在进行产品实际开发之时,他已经涉足各类专利的研究,将三大家的专利研究得非常透彻,再针对自家即将开发的产品进行深究。他透露,目前所有产品都进行了专利注册。另一方面,顺泰还与几大整车厂商——福玛特、狼途及SAVA等达成合作,邀请对应他们加入相关产品的测试。他坦白,工厂开始进入生产的时间不久,不敢在短时间内大批量放开生产,公司从上至下都需要时间学习,边做边学,一起成长,“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进行真正规模的大批量生产,以期更好管控产品”。
11速如此风行的当下,我们也很自然地谈到自行车变速器的未来。作为技术分子,钱总预测未来的方向是电子及智能。他表示,Shimano公路车的电子部分已经下放到山地车,如今M9000已有了电变版,他相信电子化是趋势。因此他表示已在这方面与国外一些机构进行研究,并紧跟潮流。
另一方面,他也看好智能化,因此也在与深圳一些公司进行合作。在他看来,目前一些厂商的理念很好,但实现过程中没有契合车友的需求。“很多做智能产品的公司其实是脱离了自行车,没有扎根于自行车行业,在这个行业的人做出来的智能产品会更加满足需求。”他认为“骑行教练”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他也描绘道,“很多人现在骑车都想提高自己的成绩,但因为骑行习惯、骑行方式、对踏频心率的掌控都不是很准确,简单地从今天骑累了明天不累这些感性的方式来鉴定个人成绩的提高,但真的提高多少不明确,但如果有一个好的教练,名师一点即通。但不可能每个人都请一个老师,但从我个人来看,如果有一个软件,当然需要很多硬件一同支持。我可以设置一个标准车手的踏频、心率、左右脚的踩踏力度等参数的标准,今天你骑完之后回来对照标准,哪一方面有差距应该怎么调整提高,软件也会有相应的建议,很具指导意义。”另外,他也看好个人骑行间的互动,这显然也是很多智能产品公司目前正在摸索的方向。
十五年传媒老兵,投身自行车圈。乐于观察和思考,也乐于分享与交流。“骑车五分钟,拍照两小时”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专注自行车和铁三板块,致力于发掘车手背后的故事,喜欢拍照,更喜欢边骑车边拍照,颜控,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