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文化·制度文化·运动制度文化中国运动制度文化通论一
文化·制度文化·运动制度文化中国运动制度文化通论一2002年12南京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NanjingInstitutePhysicalEducationVolDec.2002探索与争鸣文化制度文化运动制度文化———中国运动制度文化通论(一)(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要: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制度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钥匙;运动制度文化,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包括体育在内的运动事业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文化;制度;运动中图分类号:G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909(2002)0602Culture,SystemCultureSystemCultureGod’sImageSport(I)TANGYonggan(NangjingInstituteE,Nangjing210014,China)Abstract:ThesystemculturesystemcultureGod’simagesport,anewfieldculture,isn’tonlyimportantKeywords:culture;system;sport收稿日期:200210作者简介:唐永干(1958引言文化,乃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之所以“热门”,大抵是因为:其一,重要。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有机构成诸因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依赖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国民素质的提升又必须建立在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文化的战略意义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当今国际的斗争,通常都要披上“文化”或“文明”的外衣———霸权主义者利用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把自己的价值观用“文化”包装起来,强加给国家,国家则利用文化多元化的特质,努力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维护本国本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仅来自于人类自身,还来自于自然界,怎样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做到“和而不同”,怎样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类的永久性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在当今世界显得尤其突出,但要使全人类形成共识,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对策,则取决于先进文化的水平及其影响人们促成主观觉醒的程度,取决于各国各民族之间加强文化交流与对话的质量和效果;鉴于前述,中国党对文化事业十分重视,把“始终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党执政基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复杂。“文化”是什么?言人人殊,仅比较有代表性的即现已刊行的说法,就有几百种之多。“文化”的种概念就如此地难定于一尊,其属概念(如体育文化、运动文化、制度文化等)就更加模糊不清了。复杂而又重要,也正说明了研究的必要。运动制度文化,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这个命题的界说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对于体育人文理论内涵的丰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直接的支撑作用。文化制度文化运动制度文化为便于对中国古往今来的运动制度文化现象进行广泛讨论,有必要预先对文化、制度文化和运动制度文化这几个基本概念进行定义或定义选择,并理顺概念间的关系。简言之,文化,即人化,举凡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这是就人的类本质———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它包容了人类社会整个历史生活。这是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则是就人的活动分类———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而言的,它以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作为视角。广义“文化”涵盖狭义“文化”,狭义“文化”从属于广义“文化”。制度文化乃是就文化结构而言的。关于文化结构的层次,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方法,这里,我们取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进行分析。制度文化实际上是指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文化的一个层面———制度文化从研究和利用文化遗产的角度看,制度文化层是文化结构中最重要的层次。这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它的准实践性时间的一维性特点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不可能看到自己出生前实实在在的人的实践活动,即便是先辈们遗留下来的尚未泯灭的零零星星的实践结果,因条件所限,我们所能寓目者也会更为零星。根据物态文化层留给我们的少得可怜的实践资料来窥探前人实践的全貌,其可得乎?!而精神文化层又是物态文化层的间接反映,乃为意识流的观念形态,距离实践比较遥远。制度文化层的资料虽不能让人直接感知前代实践,但它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一定方式的直接反映,在这种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制度文化层的各种制度(如社会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组织(如家族、社团),又反过来直接为实践服务,因此制度文化层具有准实践性,它虽不能给人们一个鲜活的实践的文化样态,但能给人们一个贴近这种样态的制度规范,让人们透过这些制度规范最大限度地体悟这种样态。它的易综合性物态文化层虽然生动,但受实践特点(具体时空)制约,即便是同时代的个人所能目睹的物态文化,也只能是沧海一粟,令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精神文化层又过于虚幻,缥缈得让人无从稽考其真实参与历史实践的成份。唯独制度文化既贴近历史实践,又是对历史实践的一般抽象。故易于综合,易于掌握全貌,乃是研究利用者的抓手。它的可还原性物态文化层的资料既难以保存,又无法综合,而精神文化层又停留在心态、风俗等让人难以准确把握的领域。“制度”有三层含义:[system;institution]: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order]: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style]:式样;规格。如果我们把制度文化层的准实践性和易综合性特点与“制度”的三层含义结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制度文化层所展示的不仅是实践文化的质的规定性,还有量的规定性。把这种质与量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操作,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还原或修复前人的实践。这种还原,绝不是仅凭物态文化层提供的个别实物而进行的个别实物的修复,而是从宏观到微观对前人实践的整体性解读。上述三点可以浓缩整合为四个字:实践理性。制度文化层既积淀了物态文化层的实践性资料,又是精神文化层以物态文化层为对象进行理性思考臻于成熟的结晶。作为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能够抓住中间,叩其两端,把它作为我们开启整个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运动制度文化,即从人的类本质出发,把与运动相关的各种制度、组织体系和操作规则看成一种文化现象。根据上文的推理可知:运动制度文化的研究,是整个运动文化研究的关键点和切入点。这里,我们用的“运动”,而不是我国和日本等通行的“体育”一词,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其一,从范畴上看,运动涵盖了体育,体育从属于运动。所谓体育即甲方为乙方预定某种目标,而后甲方(或丙方)以指导乙方进行身体运动为契机和手段,最终达到甲方对乙方的预期目标。实际上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也是人的天性,人未必都要等到他人为自己设定目标,进行指导,而 后才开始运动。体育只是运动的若干方式中的一种。 其二,从时间上看,运动和人与生俱来,有人类,就有 运动;体育,只有在人类已经觉醒,即走出蒙昧时期,迈进 文明社会的门槛以后,才能成为可能。地球上出现人类至少 已经有了几百万年,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有短短几千年。 其三,从空间上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用“体育”一 词来统称整个运动。谨以英语为例,英文里根据运 动方式的不同冠以不同的名称,如:gymnasium,physical train- ing,physical culture,sport,exercise,play,athletics,calisthenics, physical education 等等,其中,与“体育”的中文意思基本对应的 physicaleducation,但它并没有(像我国“体育”那样)凌驾 于名称之上而与运动比肩,反而只是安居于运 动中属于自己的一隅。 “体育”一词的泛化J9九游会官方网站,不仅会混淆视听,影响学术之研究和 思维之思路,而且也影响了运动事业的健康发展。人之 所以要运动,首先是出于人的本能,其次也是出于人的价值理 性思考,因为人们很早就逐渐意识到运动能使自己健康、愉 悦、充分地享受生命,即运动对人自身有好处,对个人具有本 体性价值。至于“体育”,基本处于工具理性的支配之下,人们 不是直接出于对运动本身感兴趣而运动或指导运动,指导者 和被指导者都仅仅把运动视为达到某种目的手段,在被指导 者看来,运动往往成了异己的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育不仅仅是从属于运动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它还是运动的 “异化”形态,有时会对运动起排斥作用。如果把这种“异化” 形态推而广之,甚至覆盖的整个运动领域,则会压抑 运动的积极性,成为运动的阻力。我们常常抱怨运动人口太 少,运动不能普及,运动员缺乏运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 性等等,恐怕与我们对“体育”一词的误解、误用及其对运 动实践的误导也不无关联。 中文“体育”一词乃是受中华文明熏陶甚深的日本人将两 个汉字组合而成,继而被我国“引进”。东西方对运动命 名和用名不同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意蕴反差。西方赋予 运动竞争、自由和个性解放等思想,激发人们求真、向善、爱 美。东方(主指儒家文化圈)则借助于运动培养人们习 “礼”、爱国、自强、坚韧等美德,以达到进德、劝善,安定团结, 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东西方对运动的命名为什么不 同?背后的文化底蕴究竟有哪些差异?要想找到一个比较圆 满的答案,我想,还是通过对中国运动制度文化进行一番 系统考察后,方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唐永干:文化制度文化 运动制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