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文化与青年 (2)
文化与青年 (2)青年是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所谓“反文化”是反既有文化、旧文化,其实也可以叫做“文化”,这里面包括了校园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其表现方式有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及神秘主义等等。不难看出,实际上,整个反文化运动就是旧文化中的弱势群体,挑战强势文化的运动;而他们选择的方式,也是反传统的,是个人化、审美化而非化的。其中很有象征性的一个镜头是学生把鲜花插在士兵的枪口,口号是“make love, not war”。学生的主要目的不是诉求,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夺取政权,相反,他们诉求的是个人良知和个人选择。这不是一场运动,这是一场文化运动。年轻人所根据的,很简单,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而他们愤而,正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理性的“疯人院”,而他们拒绝成为“单向度的人”。
很可笑,不谙世事的青年一代,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是非观念没有被现实困难所混淆,他们不肯妥协,拒绝承认旧文化的权威。他们的给六十年代的美国增添了很多麻烦,许多人的年轻岁月似乎也因此浪费了,但无可否认,六十年代之后的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理性得到了重申,美国社会重新调整了和道德立场,当七十年代尘埃落定,美国社会又回归传统的时候,社会各弱势群体都开始有了发言的渠道,六十年代的许多诉求以立法方式得到了承认。
和美国的理想主义不同,法国的“五月风暴”看上去虽然热闹,但仔细探究起来,性不足,相反,和旧文化是很容易妥协的。
霍尔顿有一句名言:“不要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圣人说:“三十而立。”什么意思呢,就是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在现实社会中找到一个相应的位置,也就是说他要找到一个方式和现有文化妥协。霍尔顿不相信成年人,是因为他们在文化上已经了,他们和旧文化妥协了j9九游会国际真人-AG官网,而他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是美国式青年的一种象征性姿态:我们不妥协。
和阴郁沉重的塞林格不同,1950年代法国的代表作家是清新明快的萨冈。和一脑门子官司的霍尔顿不同,塞西尔是轻浮、世故的。她大胆、有行动力,凭着年轻人的莽撞,蔑视成年世界的一切,她对中产阶级的那一套很不耐烦,毫不迟疑地准备对此迎头一击。她操控人心得心应手,利用男人的、女人的空虚,甚至文化中她最鄙夷的仪式性的社交礼仪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她成功了,毫无阻碍,事情完全按照她设想的方向发展,但在她成功的瞬间,她才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用以对抗文化的武器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庸俗、软弱;他们所推崇的价值虚伪、无聊;他们所遵守的道德规范陈腐、可笑;但他们毕竟是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把这层文化的皮从他们的身上硬扒下来,他们会痛,会受不了,甚至会随之死亡。当这场对抗的牺牲品狼狈不堪地在她面前崩溃的时候,她没办法感到胜利的喜悦,因为她在成功的同时也失败了。她败给了这个基本事实:成年人也是人。在她十八岁的夏天,她成功地打败了成年世界,但同时,她成年了。她不再是一个勇敢的年轻人,她已经知道了忧愁的滋味。萨冈无比优雅地用一句话预告了法国式青年的失败:你好,忧愁!
虽然只是一部稚嫩的通俗文学作品,却非常恰当地反射出法国年轻人的特质:他们早熟而圆融;世故而富于理性;哪怕在最激进的时候,他们也很难不把对手当人来看待。这一点就使得他们的行为显现出一种类似于成年的克制,“五月风暴”有着非暴力的底线,是因为当你不能把对手看作蚂蚁的时候,是很难真的去“革”他们的“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