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庆祝建团百年丨“青”学100篇⑯】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青年的奋起

2024-02-12 13:47:1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庆祝建团百年丨“青”学100篇⑯】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青年的奋起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青年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活动阵地,促使一批批青年从封建的母胎里解放或要求解放出来, 并且渴求在大千社会中占有一席地位。传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更激励他们要率先奋起,站到争取实现民族复兴斗争的最前线月,《青年杂志》创刊,吹响了这一支新生的力量向社会进军的号角,它庄严地宣告,“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随之而来,一批青年会同当时进步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阵地,高举“”和“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次比辛亥时期猛烈得多的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这场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主要旗手的新文化运动,从总结辛亥的经验教训着手,通过对辛亥失败的思考,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囹围”,以求得“思想的解放”,从而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世界近代社会的意识通过这场运动逐渐在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头脑中萌生和发展,为中国青年这一新的社会群体走上社会历史舞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新文化运动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次规模空前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唤醒和增强了进步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意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和兴起,是中国青年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诞生的标志,是这支新生的社会力量走上社会历史舞台的前奏。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中国青年作为社会群体正在集结、形成之际,十月胜利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并且把一个崭新的社会现实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倾向于社会主义,去认真了解指导十月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从此以后,新文化运动逐步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转变为宣传社会主义J9九游会首页入口、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运动。李大钊是在中国举起十月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十月胜利不久,他就连续发表介绍或讴歌十月的文章,指出十月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化、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的道路。一批苦苦寻求中国振兴之路的青年人由此在思想深处受到震动、受到鼓舞,产生了新的觉醒。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在发生和逐渐觉醒的中国青年群体,开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战斗在中国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中国学生举行反对《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斗争时,学生们就已经开始组织起来了。首先,由北京的一部分学生组织了一个学生团体—爱国会,后改名为救国会。当年暑假,这个学生团体派出代表南下天津、济南、武汉、九江、上海等地进行联络。到1918年9月,这个组织几乎成为全国性的学生团体。其次,北京大学学生还在1919年1月,先后组织了“国民社”和“新潮社”。这两个学生社团都于1918年底和1919年初先后创办出版了《国民》杂志和《新潮》杂志。这两个学生社团很快就成为五四运动前夕在北京青年学生中影响最大的两个社团。

  这一时期,北京和国内其他城市还有许多青年社团出现。后来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有、蔡和森等人于1918年4月在长沙创办成立的“新民学会”,还有1918年6月发起,1919年7月正式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此外还有北京高等师范学生组织的“同言社”、武汉学生组织的“互助社”等一些组织。这些青年社团的出现表明,的影响和李大钊等先驱者的引导下,中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不仅开始意识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责任,而且更加尖锐地感到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因此他们要组织起来,联合志同道合者,共同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搜索